總熱值、淨熱值、乾基、到達基傻傻分不清

2023年8月01日

依據「固體再生燃料熱值檢測方法-彈卡計法(NIEA M216.00C)」內文,光熱值就可以分為四種--總熱值(乾基)、總熱值(到達基)、淨熱值(乾基)、淨熱值(到達基),已經不是傳統教課書教的高位發熱量、低位發熱量般單純。本實驗室參考國際規範後,用下表清楚地讓讀者得知其相關性及其對應國際英文用詞。

「總熱值」等同於高位發熱量(HHV);「淨熱值」則等同於低位發熱量(LHV)。若您的檢測報告淨熱值大於總熱值,可能就有疑慮了喔!再者,「總熱值」僅需考量樣品總水分/水分;「淨熱值」除了考量水分外,還需將樣品之氫、氧、氮元素含量(%)扣除,因為這些元素成分也會產生熱量,因此業者在送測SRF樣品時,若依照國內SRF規範之要求,須以「淨熱值(到達基)」數值為標準時,往往需要加測元素分析儀,以致檢測費用高昂。「到達基」包含「總水分」(表面水及內含水分) ;乾基則排除「總水分」,為乾燥狀態。

依據本實驗室檢測經驗,其實就業者自主管理而言, SRF樣品之「淨熱值(到達基)」約較「總熱值(到達基)」低300~400 kcal/kg,是否需要每次都委測到「淨熱值(到達基)」等級,增加品質管理成本負擔,是值得討論之事~IPCC已有將NCV = 比例值 × GCV之實績案例。鑑此,當檢測成本不堪負荷時,導致數據造假、檢測頻率無法提高等問題。政府在規範品質標準時,應考慮國內檢測市場量能及成本,避免市場寡占之問題。